氟利昂制冷剂的学名是卤化碳类制冷剂,又称卤碳化合物类制冷剂,是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衍生物的总称。从氟利昂的定义可以看出,现在人们所说的非氟利昂的R134a、R410a及R407C等其实都是氟利昂。
我国用于制冷空调行业的氟利昂制冷剂有R11、R12、R22、R32、R113、R114、R115、R123、R125、R134a、R143a、R141b、R142b、R152、R404A(44%的R125和52%的R143a及4%的134a ), R407C(23%的R32和25%的R125及52%的R134a)、R410A(50%的R32和50%的R125)、R500(73.8%的R12和26.2%的R152)、R502(48.8%的R22和51.2%的R115)等。
氟利昂能够破坏臭氧层是因为制冷剂中有Cl元素的存在,而且随着Cl原了数量的增加,对臭氧层破坏能力增加,随着H元素含量的增加对臭氧层破坏能力降低;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制冷剂在缓慢氧化分解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等。
第一类是氯氟烃类: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由于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非常大,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此类物质目前已禁止使用,在制造聚氨酷海绵的过程中,R11已由R141b作为过渡性替代品。
第二类是氢氯氟烃:主要包括R22、R123、R141b、R142b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仅仅是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第二类物质被视为第一类物质的非常重要的过渡性替代物质。
第三类是氢氟烃类:主要包括R134a、R12、lt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层破坏系数为0,但是气候变暖潜能值很高。在《蒙特利尔议定书》没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所有制冷剂几乎全部都是氟昂制品滁氨外久非氟利昂制冷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来。在新的制冷剂研发出来之前,我国所要解决的是空调机组选用哪种制冷剂,对我国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破坏力相对小一些。